說到台灣愛情片,
第一時間就會想到《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跟《我的少女時代》。
兩套都是講述中學青蔥時期的愛情作品,
誰中學時期不是這樣?
初次接觸,
所以容易觸礁,但也印象深刻,
人容易懷念唸書時的美好,
所以人很容易就代入了。

《可不可以,你也剛好喜歡我》同樣是愛情片,
不過時間則在大學時期,
雖然不是愛情懵懂的年代,
不過也是不少人在大學時開始追求愛情的時期。

跟《消失的情人節》一樣,
一樣分開兩個視角說故事。
同樣的,一開頭的視角就是女主角的視角。

故事一開始就定位女主角「筱湘」,
喜愛以塔羅牌占卜運程,
連自己要不要跟喜愛的男生告白也要通過塔羅占卜。

可惜就當她占卜過認證的日子打算告白,
結果喜歡的男生「助豪」當天則向自己的好友「依靜」告白。

結果還要幫這個自己青梅竹馬「助豪」,
達成「依靜」的要求,
幫校內的mission impossible 的三人追到自己的所愛,
助他把好友追到手。

前半是以女主的視角講述故事。
到後三分一,
戲終於揭曉男主角的視角,
戲大團圓結局。

這原本是散文改編的劇本,
我不知道原本散文的樣子,
不知道改編了多少。

但其實前段的mission impossible 三條線,
跟男女主的故事,
是割裂的,
真的不知道為甚麼。

你如果說,
那三條線可以增加男主女曖昧氣氛,
甚至是感情有一些增進,
又或讓三pair 人的故事,
讓主角們有些啟發都好。
可惜都沒有,
跟男女主的感情線似乎沒有任何搭得上的地方。

其實某程度上,
這三條線分別展現完全不同的愛情面向,
一種是默默守候、一種是猛烈追求、一種是束手無策,
明明互相吸引,卻雙方卻都有著說不出的苦衷,
結果雙方這樣就錯過了時間。

理論上,
可以很容易讓男女主角的感情線也寫進去,
讓他們從他們六人有甚麼交織,
然後兩人有甚麼感情增進或啟發。

但很可惜,
都沒有,
真的不知道跟故事有甚麼作用。
而且更攤分了主線人物的刻劃,令主線變得模糊。

雖然頭半段有點割裂,
但其實內容以及三條線的演員都很不錯,
特別是校園邊緣人,由程予希戲演的「阿余」。

當劇情走出三條線,
到後期回歸返男主女一女二的感情線,
故事就回到正軌的感覺了。

其實故事就是從告白開始,
故事就是要告訴我們,
告白是個需要時機,
但你卻無法準確拿捏正確的時機,
不管是誤會對方心意而造成反效果,
或者遲遲不做出行動而錯失更進一步的大好機會。

有點以前看偶像劇的氛圍了。

** 以下劇透 有機會看的人 請慎入 **

女主為了自己的閨密,
避開自己的竹馬。

到男主的視角開始,
終於把故事補完整。

原來閨密一路耍手段,
意圖搶走女主所愛的男主。

但雖然女二耍手段,
最終她還是願意成全男主,
感覺上沒有偶像劇的女二這樣討人厭。

「助豪」因為自己的膽怯,
錯失了跟「筱湘」告白的機會。

而「筱湘」也因為塔羅的牽引,
錯失了「助豪」告白的機會。

以致兩人明明互相喜歡,
卻錯失機會。

到最後當然是大團圓結局。

真的要後半段就可以,
前半段的三段MI,
算了吧。

後面才是愛情片預期的-----
充滿青春氣息的戀愛泡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atergirl 的頭像
    watergirl

    水女 = 你

    watergir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